您的位置:社情民意
探索“153新体系” 打造“社务共同体”
时间:2021-07-28

    我市是鲁西南的商贸重镇,城区物流集群、市场众多、住宅林立、人口密集、利益多元、矛盾多发,给社会治理带来诸多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我们在实践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和体系指明了方向。

当前,全市各镇街都在大力推行以网格化为基础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我市打造的“E呼善应”品牌,得到省市一致认可,荣获2020年度全省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成果。结合工作实践,下面就如何进一步打造“社务共同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1个核心”,突出党建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核心,使社区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是配强组织。对现有居委规模优化调整,进行资产剥离,建设社区大党委,小区内建设网格党支部、楼宇党支部、单元楼栋党小组,选齐配全党组织负责人。二是搭建平台。坚持用党的资源撬动社会资源,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科学设置服务功能,打造服务群众的“温馨之家”。三是凝聚合力。用党的力量和工作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凝聚合力,提倡物业经理、业主代表等兼任党组织成员。

二、落实“5项措施”,实现五位一体

(一)通过居委自治,实现以房管人,破解流动人员管理难题。居委会与房主签订《出租房屋备案承诺书》,实行人来登记、人走销号制度,居委会不把关的不予办理居住证;对住宅小区门禁全面实行“人卡合一”等措施。每月月底,居委会根据公安、司法、物业、不动产等单位反馈的当月落户、证件办理、社区矫正、房产交易和搬家等信息,进行上门核对,落地查人。对租房、空房及涉稳、涉访、涉法、涉毒等特殊群体,标注不同颜色层级,进行重点关注,分级管控

(二)通过物业导入,打造红色管家,补齐老旧小区管理短板。物业企业全部到街道报到,当好小区居民的“红色管家”,完善信用评级和质量评价工作,积分管理,对投诉多、考核连续差评的物业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倒逼服务升级。对老旧小区,一类导入正规物业公司,分期逐步实施规范管理;一类以居委会为主体落实简单的保洁、保安“两保”托底服务。费用不足部分,由市、街财政以奖代补,直至达到自求平衡。确保所有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正常运转。

(三)通过网格管理,吸纳公众参与,确保管理服务精准精细。按照300户、1000人左右规模,把建成区所有居民区划分若干个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实现网格不漏一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村居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社工、居两委成员为专兼职网格员,规范常态化走访、民情日志、挂牌服务、事项代办、工作例会、教育培训等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压实工作责任。动员社区内党员、离退休干部职工形成志愿者队伍,实现政社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手,传播正能量,助力新治理。

(四)通过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安防,提升社会治理科技支撑。安装具有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手机MAC(网卡地址)采集、电动车射频识别来客来访登记等多套前端感知系统,构建无形的防护墙,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助力社区智能化水平。市民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将民生事项等各个服务窗口延伸到掌上,网上初审合格的,最多跑一趟即可办好。在社区安装身份证自助办理、燃气、水电、有线电视费、银行ATM机等终端,实现“互联网+政务+便民”。

(五)通过多元化解,形成访调融合,实现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在居民小区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融合的微缩版联调中心。发挥社工、网格员、民警、乡贤、志愿者等作用,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多部门参与、多元化解,一案一议、一案一策,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三、提供“3大保障”,确保治理成效

一是提供组织保障,确保有人管事。成立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层面成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岗、物业管理岗、网格化管理岗等岗位,挑选熟悉业务的同志专人专职专责。二是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按章行事。建立社区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物业公司星级信用评定制度》《物业公司末位淘汰制度》,制定《网格员考核奖惩制度》等,用制度确保形成制约、监督、配合、支持的运行机制。三是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智慧社区、网格服务、信息动态采集等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以扎实的工作在争当全省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城市中贡献智慧和担当!

(孔维刚:市政协委员,荆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  特邀界)